天气预报:

北方猪价突降背后原因分析

1、消费疲软,白条价格持续下跌,鲜销不畅
 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,9月下旬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降。10月15日与9月底相比,猪后臀尖肉、猪五花肉全国日均价分别下降2.1%、1.8%;分地区来看,上周九成以上省份地区的猪后臀尖肉价格下降,其中,吉林、广东、辽宁降幅居前,分别为7.8%、4.8%、4.5%。北京新发地数据显示,上周白条肉最高价比之前一周下跌1.44%,上周累计跌幅达到4.12%,当周白条肉价格呈连续波动下行走势。

  肉价的下调,总体来说还是由于市场上的肉供应相对充足造成,而今年的供应量相比去年已经是同比减少。所以,消费成为遏制当前猪价的主要因素。
  2、南北价差拉大,北猪南运增加
  上周北方多地猪价跌破16.0元/公斤,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等主产区基本都在16元/公斤以下,而南方地区猪价则基本在17.0元/公斤以上,广西、四川等省份的局部地区猪价更是保持在18.0元/公斤甚至以上的价位。北方猪价下滑,东北猪价不断尝试触底,南北价差的拉大,再加上天气凉爽,进一步促使北方生猪向南调运。南方局地甚至出现部分屠企只收外地猪源的情况,这给南方猪价造成很大压力。
  3、猪价下调探底,恐慌出售与不敢收猪现象并存
  原本养猪人都盼望着“金九银十”能给猪价带来一次下半年的小高峰,结果节后猪价不断下调,下调幅度不断加大,而且部分屠企严控生猪采购量,使得养猪人产生恐慌的心理,对未来猪市失望悲观,纷纷出栏卖猪。
  猪价不断下调探底也给收猪人带来困扰,今天订的猪可能明天又落价了,因此很多收猪人也不敢大量收购,在屠宰场给定的数量范围内自己宁肯歇业也不愿多收。一边卖猪的增多,另一边收猪的减少,这使得卖方在定价上只能任人宰割。
  4、10月份生猪供应将一定程度增加
  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703.2万头,相比上个月增加了13.53%,同比减少9%。9月份屠宰量的突然增加一部分原因是春季仔猪成活率增加造成的,但从历史上来看,一般成活率增加造成的供应增加幅度没有这么大,所以,供应增加应该主要是由于前期压栏生猪的出栏做出的贡献。

  农业部数据显示,2015年9月国内生猪存栏量较8月增长0.6%,比去年同期减少11.8%;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较8月减少0.2%,较去年同期减少15.4%。据测算,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第25个月持续下滑,降至约3854万头。母猪存栏的持续减少,对养殖户来说是个好消息,虽然这不能使当期的猪价立刻上涨,但这是对明年生猪仍处于盈利期的一个保证。

  行情宝小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生猪存栏,大家可以明显看出,生猪存栏已经连续3个月环比小幅提升!如果减去母猪存栏量,单看育肥猪的存栏量,环比增幅更大!大家可以算算,9月份屠宰量环比增加的同时,育肥猪存栏量也环比增加,这意味着什么?这就是说育肥猪的增加量要大于出栏量!也就是说,仔猪的成活率依然和往年一样呈现季节性,现在正是一年中的供应增加期。
  玉米价格下跌养殖成本再降
  近期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保持下跌走势,局部地区止跌企稳。东北产区新粮以辽宁为主,辽西地区玉米逐渐上量,玉米价格偏弱。华北部分地区因价格跌破农户底线,使其惜售情绪增加,导致局部价格出现触底反弹。不过价格依旧保持低位,目前河南省新玉米的出售价格为每斤0.75元至0.8元,而去年同期新玉米出售价格为每斤1.05元至1.1元。11月初将启动新季临储收购政策,按照今年临储玉米收购严格标准的趋势来看,优质玉米价格或将出现提振。另一大饲料原料——豆粕近期出现反弹态势,部分沿海地区价格较月初上涨300元/吨(0.15元/斤),但价格较去年依旧属于偏低水平。对于养殖户来说,目前受玉米价格下滑带动,饲料价格持续走低,养殖成本下降将一定程度提高养殖利润。

  本周行情展望——全国均价弱势下调 南北价差缩小
  从以上猪价下跌原因来看,很多因素都是短期影响,随着天气转冷,食品企业备货、南方地区制备腊肠等肉制品的开始都会一定程度上拉升消费需求;猪价稳定并出现涨势后,恐慌出栏现象会有所减少,同时收猪人也会很快活跃起来;9月及10月上半个月的抛售也会在一定时间内使部分地区出现猪源紧张现象,这些都利好后市。但是就近期来说,北方猪价刚刚出现稳定,局部回升现象,要全面上调还需要一些时间,而北猪南调的增多将会抑制南方猪价的上涨,从而使南北价差缩小。
  在这里行情宝小编也要提醒大家,对今年的消费需求提升不要报太大的希望,而且要关注屠企的库存情况,如果10月份屠企利用持续压价已经开始囤积库存,那么很可能冬季的消费需求提升利好也会被抹掉。
(文章来源:行情宝-夏晨丰)

上一篇:国庆期间青岛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繁荣稳定
下一篇:汪洋强调:严把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 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